风过竹林,沙沙作响,似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心中荡起涟漪。这便是李方玉先生笔下的竹,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李方玉,这位1945年生于河南范县的艺术家,自幼便与竹结缘。他的家乡,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官之地,板桥先生一生爱竹、画竹的故事,深深影响了年少的李方玉。从山东师范大学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的道路上,他始终追寻着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对竹子的情有独钟。如今,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诸多荣誉加身,却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此次“竹风花语”画展,展出的不仅是李方玉先生近年来创作的花鸟画精品,更是他数十年来对艺术、对生命的感悟。那一竿竿竹,或迎风摇曳,或傲雪挺立,姿态万千,神韵十足。风竹的潇洒,雨竹的清丽,雪竹的坚韧,雾竹的朦胧,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除了竹,还有兰花的幽香,山茶的娇艳,紫藤的浪漫……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引领我们走进自然的怀抱,感受生命的美好。
与古代文人画中程式化的竹不同,李方玉先生的竹,源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他从临摹入手,再到写生,将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之中,一笔一划,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根须的遒劲,竹叶的轻盈,竹枝的挺拔,竹芽的娇嫩,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他尤其注重对竹根的描绘,那些粗壮的根须,紧紧抓住泥土,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前,文人墨客多着眼于竹子的挺拔和摇曳,而李方玉先生却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那深藏于地下的根部,展现出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核。他说:“竹子生长在山石沟壑里,它代表顽强的个性。”这不仅仅是对竹子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感悟。老竹根的苍劲与新竹芽的嫩绿,交相辉映,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在李方玉先生的画作前,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苍翠的竹林之中。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秋趣》中,秋风瑟瑟,竹叶飘零,却依然充满了生机;《雪中犹劲爱狂风》里,傲雪的竹,在风雪中更加挺拔,展现出不屈的精神;《苍苍劲节》则描绘了竹子的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雪竹图》中,洁白的雪花落在翠绿的竹叶上,构成一幅清雅的画面;《老竹新篁》里,老竹的苍劲与新篁的嫩绿,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春风细细吹》则描绘了春风拂过竹林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首动人的歌,一首对生命的赞歌。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诠释。
李方玉先生的画作,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生命的顽强,以及艺术的魅力。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跟随他的画笔,走进那片宁静的竹林,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