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萧谦中《山水册》山重水叠、气势苍莽!

翻开萧愻先生的《山水册》,癸未年(1943年)的墨香便隐隐飘来,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却又在山水中寻得了一片宁静。这位安徽怀宁人,字谦中,号大龙山樵,早年师从姜筠,打下了扎实的山水画基础,甚至能为老师代笔,可见其功力之深厚。他曾游历西南、东北,行万里路,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最终融汇于笔端,成就了独特的艺术视野。

1921年,萧愻先生重返北京,浸淫于历代名家作品之中,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尤为醉心于石涛、龚贤、梅清的笔墨意趣。他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名家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并任教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为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早年临摹“四王”山水,后又遍临宋元诸家,并深受明清之际黄山画派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本《山水册》,每幅不过17.6×25.5 cm,尺幅虽小,却蕴藏着无限的乾坤。翻阅之间,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感受着山川的雄浑壮阔,体味着自然的宁静祥和。他笔下的山水,并非简单的景物描摹,而是情感的抒发,是精神的寄托。

你看那山,重峦叠嶂,气势磅礴,却又层次分明,远近有序。墨色浓淡相宜,干湿交融,皴擦点染,皆恰到好处。那山峰,有的峻峭挺拔,直插云霄;有的圆润柔和,宛如卧龙。山间云雾缭绕,似真似幻,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再看那水,或奔腾咆哮,气势恢宏;或涓涓细流,静谧安详。那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山峰的雄姿,也倒映着天空的色彩。水边,或许点缀着几棵苍松翠柏,更显山水的灵动与生机。

萧愻先生尤为推崇龚半千,从龚氏的遗法中汲取精华,融会贯通,使其笔下的山水更具韵味。他将皴、擦、点、染、干、润、浓、枯等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画面既有雄浑苍莽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精致的描绘。无论是浅绛还是青绿,他都能巧妙地运用色彩,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意。

这本《山水册》不仅展现了萧愻先生精湛的绘画技艺,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他用画笔勾勒出心中的理想世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欣赏他的作品,仿佛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山水的宁静之中,感受着艺术的魅力,体味着人生的真谛。这小小的册页,方寸之间,却容纳了无限的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