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阳光透过老楼的玻璃窗,洒在赵英水先生的画室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香。几尾金鱼在水箱中悠然游弋,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我与英水先生相识于多年前的一次采访,彼时他还在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位朴实厚道、热情爽朗的山东汉子,毫无架子,谈吐间又流露出一份难得的童真。而如今,在这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里,我再次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温暖而强大的气场,如同他的画作一般,蓬勃而充满生命力。
英水先生是位名闻遐迩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也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在山东画坛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抛开这些头衔,我更愿意将他视为一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艺术执着追求的艺术家。他笔下的花鸟鱼虫,并非简单的自然描摹,而是融入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的理解。
他最爱画紫藤,那盘曲如龙的藤条,奔放恣肆,充满力量,仿佛要冲破画纸的束缚,伸向无限的远方。而那一串串盛开的紫藤花,则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灿烂夺目,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温柔,让人不禁想起李白诗中“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的意境。
他笔下的菊花,也与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清冷孤傲不同。他画的菊,是盛放的,热烈的,充满生命张力的。那层层叠叠的花瓣,仿佛在尽情地舒展,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它们不似温室里的花朵那般娇弱,而是如同山野中自由生长的野菊,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看着这些画作,我仿佛能感受到画家作画时的激情与投入。他用饱蘸墨汁的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将心中的情感倾注于笔端,一笔一划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他笔下的线条,时而粗犷豪放,时而细腻婉转,变化多端,却又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英水先生的画作,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法,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他曾与我谈起他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画的笔墨不仅是技巧,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承载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他推崇潘天寿“复古建制,注重内省”的理念,强调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要立足于民族本位,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齐白石的伟大之处在于将文人画带入民间,雅俗共赏;而潘天寿则为文人画注入了“一味霸悍”的视觉冲击力。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大师一样,为中国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作画时,喜欢根据画面的需要来用色,有时会用一些大胆的颜色。他认为,艺术不应被固定的规则所束缚,而应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他画的绿色蚂蚱可以是红色的,这并非是胡乱涂抹,而是一种意象的表达,一种对色彩的独特理解。
与英水先生的交谈,让我对他的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画笔,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执着。他的作品,不仅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是一首首充满生命力的诗篇,一首首动人心弦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