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馆

临上博至宝 得徽宗真韵——赏陈佩秋《柳鸦芦雁图》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璀璨星河中,《柳鸦芦雁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瑰宝。这幅北宋时期的杰作,曾秘藏于皇家内府,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初期,这幅画卷意外地在北京的书画市场上现身,却遗憾地未引起当时书画鉴定收藏界足够的重视。然而,命运的转折使得它最终被上海博物馆慧眼识珠,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让后人得以一睹其风采。

陈佩秋与古代书画的接触

时间回溯到1950年,那是一个文化复苏、艺术探索的新时代。在这一年,陈佩秋与谢稚柳携手并进,共同踏入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大门。这里,成为了陈佩秋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她开始大量接触并临摹古代书画真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更激发了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无限热爱。

陈佩秋与工笔花鸟画的执着

在当时的艺术界,工笔画正处于一个式微的阶段,许多艺术家纷纷转向更为自由奔放的写意画。然而,陈佩秋却对工笔花鸟画情有独钟,她坚信这门技艺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在那个“泼墨写意大丈夫,闺中女儿描工笔”的社会环境下,陈佩秋以她的热情和执着,一头扎进了工笔花鸟的世界。她精心研习,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这一时期的《蝴蝶图卷》、《九月海棠》、《红叶秋蝉图卷》等作品,无不展现出她娴熟的宋代工笔花鸟画技法与卓越的艺术成就。

《临宋徽宗柳鸦芦雁图卷》介绍

《柳鸦芦雁图》作为宋徽宗赵佶的传世佳作,以其精湛的技艺与深远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画卷分为两段,前段描绘柳鸦,后段则展现芦雁。鸦的头顶与腹部施以白粉,鸦身敷以浓墨,黝黑如漆,与斑驳老干的柳树相映成趣。

后段的芦雁在芦草蓼花边栖息,以浅赭设色,营造出秋天萧疏的氛围。陈佩秋在临摹此画时,深得徽宗笔墨之精髓,全画设色浅淡,构图洗练,栖鸦与芦雁精细工整,神采奕奕。她的笔触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墨色前后层次分明,整个画面恬静雅致、神静气闲,既保留了皇家之贵气,又不失自然之妙韵。

五、陈佩秋花鸟画的个人风格

陈佩秋的花鸟画作品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她融汇了深邃的古代花鸟画意趣,将传统与创新巧妙结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临宋徽宗柳鸦芦雁图卷》正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坐标,不仅展现了她对古代绘画技艺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掌握,更预示着她未来在花鸟画领域的卓越成就。

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这幅《临宋徽宗柳鸦芦雁图卷》不仅由谢稚柳题写引首,陈佩秋还亲自题跋,记录了自己的临摹心得与感悟。它曾参加过多次重要展览,并被多次出版,对于陈佩秋和谢稚柳夫妇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这幅作品不仅见证了陈佩秋在临摹古代绘画方面的深厚功底与卓越成就,更体现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它不仅是陈佩秋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