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年),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与动物学家,被誉为“古生物学之父”。他的研究不仅奠定了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的基础,还开启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新纪元。
Georges Cuvier (1769-1832)
1769年8月23日,居维叶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蒙贝利亚尔(当时属于德国的蒙特利阿德)。自幼展现出对博物学的浓厚兴趣,他在年轻时便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1784年至1788年,他在德国斯图加特的卡罗林大学学习,随后在法国诺曼底担任家庭教师期间,利用近海条件,精心观察和解剖了大量海生动物,特别是软体动物及鱼类的标本,这些工作为他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1795年,居维叶进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前身为王家植物园,俗称“巴黎植物园”)任动物解剖学助理教授,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在这里,他研究了大量动物和化石标本,通过比较各种动物的骨骼、牙齿和器官,创立了“比较解剖学”,这一学科通过比较现存动物与化石遗骸,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和功能联系。居维叶不仅研究现生的动物种类,还将当时已知的灭绝种类的化石遗骸归入同一个动物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使他成为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
Voyages Tuna Fish (1860)
居维叶在古生物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是最早确认生物灭绝的生物学家之一,提出了物种自然绝灭的概念,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灭绝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他根据化石记录,复原了多种灭绝动物,如大地懒、猛犸象和乳齿象等,这些工作为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还提出了“灾变论”,认为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了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这一理论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SKELETON OF AN EXTINCT SPECIES OF ELEPHANT NEARLY ALLIED TO THAT OF INDIA (1837)
Quebec Marmot Squirrel and Rat (1834)
尽管居维叶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却强烈反对进化理论。在达尔文的理论提出之前,进化论的主要支持者为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而居维叶则坚持认为物种是不变的,他相信物种是在周期性的灾难性事件后产生的,而非通过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1832年5月13日,居维叶因霍乱在巴黎逝世,享年63岁。他的名字被刻在埃菲尔铁塔上,成为72个名字之一,以纪念他对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居维叶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Giant centipede & related arthropods (1840s)
Coleoptera (18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