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刘曦林评周同祥:功底扎实笔墨厚重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

在国家画院的展厅里,我邂逅了周同祥的画作,仿佛步入了一个澄澈空灵的世界。这场名为“澄心畅神”的展览,正如其名,洗去了都市的喧嚣,带我走进了一片宁静的花鸟天堂。

刘曦林先生对周同祥的评价极高,赞叹其年纪轻轻便拥有如此扎实的绘画功底,着实令人欣喜。我亦深有同感,那一百多幅作品,每一幅都像一首无声的诗,吟唱着自然的美好,生命的活力。

画中的色彩,尤为令人心醉。紫色与淡墨、青色的交融,并非简单的色彩堆叠,而是如同音符般和谐的旋律,在虚实之间,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诗意。这并非是工笔画的严谨刻画,也不是写意画的肆意挥洒,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将工笔的细腻与写意的洒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周同祥笔下的花鸟,并非简单的描摹,而是倾注了情感的生灵。它们或栖于枝头,或翱翔天际,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透过这些灵动的形象,我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他并非只是在“画”花鸟,而是在与花鸟“对话”,在与自然“交流”。

中国花鸟画的精髓在于“写意”,在于将花鸟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和灵魂。周同祥的作品,正是这种“写意”精神的完美体现。他笔下的花鸟,不再是冰冷的物象,而是充满灵性的生命,它们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传递着自然的信息。

刘曦林先生提到,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师古人、师造化、师心”。周同祥的作品,无疑是对这三者的完美诠释。他汲取了传统花鸟画的精髓,又融入了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画中的紫藤,一串串,一簇簇,垂挂在枝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紫色的花瓣,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吟浅唱。那淡淡的墨色,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花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而那几只小鸟,或栖息在枝头,或在花间嬉戏,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它们的羽毛,被描绘得细致入微,每一根都清晰可见。它们的眼神,灵动而充满活力,仿佛能洞察人心。

在周同祥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花鸟画,更是一首首赞美生命,歌颂自然的诗篇。

这位长发、蓄须,戴着近视眼镜的艺术家,从基层一路走到国家画院,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而他身上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对美的追求,更是令人敬佩。

正如刘曦林先生所言,艺术家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同祥的艺术造诣将会更上一层楼,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也必将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同祥,这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授、工作室导师,他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他从甘肃武威到北京,从郑州轻工业大学到中国国家画院,师从詹庚西先生和李魁正先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坚定。他的作品被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国家画院、郭味渠美术馆、法国大使馆等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便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最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