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王式廓难得一见的素描佳作欣赏

凝视着王式廓先生的素描,仿佛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历史沉淀的温度。他笔下的人物,并非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是饱含着生命的力量,诉说着无声的故事。

从1939年那个青涩的“青年农民”,到1973年饱经沧桑的“巩县老汉”,跨越三十余载的光阴,王式廓先生的画笔始终聚焦于人民,描绘着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生命。那一幅幅素描,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一段段动人的历史叙事。

“深入张郭庄生活”的速写,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仿佛能听到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改造二流子”的草图,则展现了画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而《血衣》的创作,更是倾注了王式廓先生全部的心血。为了这幅巨作,他深入生活,访贫问苦,收集素材,如同一位田野调查者,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时代的印记。他笔下的“血衣”,不仅仅是一件染血的衣物,更是控诉旧社会黑暗的象征,是人民苦难的见证。

凝视着《血衣》的草图,从整体构思到局部形象,从创作习作到定稿,我们仿佛能看到画家创作的轨迹,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激情。那九幅整体构思性草图,如同一部无声电影的脚本,展现了画家对画面结构的精心布局;那二十四幅局部形象构思性草图,则如同一个个特写镜头,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那三十二幅创作性习作,更是画家精益求精的体现,每一笔都饱含着对人物的深情。

“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这些人物并非简单的模特,而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眼神、表情、姿态,无不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为了找到理想中的老农形象,王式廓先生甚至不辞辛劳地前往河南,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

王式廓先生并非简单的记录者,而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家。他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奔放粗犷的线条,虚实相间的笔触,将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他笔下的人物,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像,更是具有生命力的个体,他们仿佛从画纸中走了出来,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王式廓先生的素描,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缩影。它们如同颗颗星辰,点亮了艺术的夜空,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用画笔记录了历史,也用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一位人民的艺术家。

王式廓(1911-1973),字子容,山东掖县人。他早年学习美术,关心革命,曾参加学生抗日运动。建国后,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革命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始终关注人民,反映时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